官方微信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688
            来源:火狐体育真人入口 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7:30:31
重阳节到来,上海辟谣平台根据近期热点事件,梳理了这份反诈防骗指南,希望帮助老年朋友擦亮眼睛,识别骗局(精简版请查阅今天推送的
这类骗局通常在小区门口、菜市场周边等老年人常出没的地方,不法分子声称“只要登记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,就能免费领鸡蛋、挂面、小毛巾等日用品”。看似是“白给”的福利,实则是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手段。
不法分子得到信息后,可能会将其卖给不法商家,导致老年人频繁接到骚扰电话;更有甚者,不法分子利用这一些信息伪造身份,办理信用卡、贷款,或用于其他诈骗活动。即便事后老年人发现个人隐私信息被违法利用,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处理,还可能牵涉进违法案件。
“恭喜您中奖了!奖品是现金5万元/大牌手机/食用油……可联系中奖卡上的客服办理领奖手续”……如此中奖信息日渐频繁,除了以往的短信外,还会通过快递送上门,形式有“中奖卡”“感恩卡”及小本子、牙签罐等“礼物”。它们都是典型的中奖诈骗。
若信以为真联系“客服”,可能会被要求以“税费”“公证费”“工本费”等名义向指定账户转账,说“转完钱就能马上领取奖品”;还有的则将老年人引入“刷单”“投资”等群聊,逐步骗取老年人的钱款。
一段时间以来,私域直播间瞄准了老年消费者,主播用不可求证的“专家”“权威”身份向老年人推荐各种“保健品”,并夸大它们的功效。
实际上,这类直播间里的很多产品只是普通食品,连保健品的“蓝帽子”标签也没有。即便是保健品,也没有治疗效果,而且根据法律和法规,保健品不能宣传疗效。
老年人绝对不可以把食品、保健品替代药品防治疾病,不仅会延误病情,还会花费大量钱财购买毫无作用的产品,造成身体和经济的双重损失。
随着AI技术越来越普遍,有不法分子利用AI生成虚假的名人形象、声音,制作“名人代言”等视频、音频,声称“自己用了某产品效果很好,推荐给老年朋友”,诱导老年人买产品;还有的用AI生成名人头像,在网络上冒充“知心朋友”“忘年交”,与老年人聊天培养感情,获取老年人信任后,让老年人转账。
要知道,AI时代,“有图不一定有真相”“有视频也不一定有真相”。如果涉及金钱往来,更要牢记:真正的“名人”不会在线上要求转账,也不会线上交友。
AI技术不仅能“克隆”知名人士,也可以冒充亲朋好友。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老年人及其亲友的信息后,冒充老年人的子女、孙辈或亲戚,拨打老年人电话乃至视频电话,用“遇到急事”“遭遇车祸”“手机钱包被偷,只能用他人的电话联系”等,让老年人向指定账户转账;还说“事情紧急,别告诉其他人,免得担心”。老年人因担心亲友安危,往往会直接转账。
这类骗局利用老年人对亲友的牵挂和信任,并使用AI技术伪造视频、音频。所以,即便是亲友借钱,也务必通过多个渠道求证——能联系第三人或第三方,确认事情真实性后再做决定。
骗子冒充公安局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联系老年人,语气严肃地说“您涉嫌洗钱、诈骗等犯罪,我们已掌握了证据,需要您配合调查”。为了让老年人相信,他们还会准确报出部分个人隐私信息,甚至通过“来电显示伪装”技术,让手机显示官方机构号码。接着,骗子以“证明清白”为由,要求老年人将名下存款转到“安全账户”,并称“这是保密调查,不能告诉家人和其他人,否则会加重罪名”。
事实上,公检法机关不会线上办案,不会互相转接电话,更没有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遇到这一种情况,一定要保持冷静,及时联系家人或与社区民警核实,不用害怕。
伪造政府机关的“”是骗子博取受害人信任的手段之一,不仅在冒充公检法诈骗中会出现“逮捕令”等伪造文件,在一些捏造的“惠民”活动中,也有假冒的“”。
常见的有:“李鬼”家电维修点印刷传单,假称“社区指定维修点”;伪造印有“XX政府办公室”“XX局办公室”等字样的,假称“免费发放养老补贴”“全民领取医疗救助金”等。这些“文件”背后往往是骗局,有的提供货不对板的服务、有的骗取个人隐私信息、有的要求支付“手续费”“押金”等。
遇到“”,可以前往社区居委会、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核实,切勿盲目相信和交钱。
骗子以私域直播间、私聊社群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入群后,以“高收益、低风险、稳赚不赔”为诱饵,推销所谓的“养老理财”“原始股投资”“虚拟货币理财”等产品,宣称的年化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。为打消老年人顾虑,还会伪造理财合同、公司资质等,甚至组织去“公司总部”参观,营造实力丰沛雄厚的假象。
但“高息理财”产品均由骗子虚构,“公司总部”也是骗局的一部分。老年人投入本金后,刚开始可能会收到少量的“收益”,它们是骗子用后面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人分红——属于典型的“庞氏骗局”。一旦没有新的投资者,资金链断裂,骗子就会失联,投资者也将血本无归。
“99元游XX”“199元逛XX”等低价旅游广告屡禁不止,有的还出现在社交平台上,用“行程规划师”等名义发布。这些都是“低价团”陷阱。
在旅游过程中,低价游除了存在行程缩水等问题,还涉及各种“强制购物”,而且购物点的产品质量不一定有保障。有些老年人为完成旅游,只能被迫购物;有的被商家忽悠后甘心消费,最后发现货不对板,维权困难。
有些老年人认为“坚持不消费就可以低价游”,也不可取。低价游的住宿、餐饮、交通条件相对较差,额外花费最终不少,所以旅游还是要选合理报价的正规服务。
“低价清洗油烟机”“低价地板打蜡维护”“低价疏通下水道”等骗局时有发生。骗子通过小区小广告、上门推销以及网络站点平台发布广告等方式,用远低于市场正常水平的报价吸引老年人。
老年人同意骗子上门后,骗子在清洗、保养、疏通等过程中,捏造各种“问题”,要求老年人选择额外服务或产品,最终给出的报价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。如果老年人拒绝支付,不法分子会威胁恐吓。加上骗子就在老年人家中,大部分受害者只能无奈付费。